返回

即墨

时政民生

关闭

关闭

即墨120多处工地建“红色驿站” 成农民工之家

2015-12-16 10:21:08
来源: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季沫
手机版

 


\

  陆顺发正在攀爬塔吊,仔细检查塔吊部位。

  52岁的江苏海门农民工党员陆顺发,自干上即墨古城项目工地支部书记后,一种责任感驱使着他每天都要巡工地、查隐患、访工友,成为工友们的知心人,在陆顺发的影响下,农民工们凭着一腔热忱和责任及优异的工程质量,为社会所瞩目。如今,在即墨各项目建筑工地上,都活跃着一支支像陆顺发一样的农民工党员队伍,为工地施工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在建施工项目都被省建设厅和青岛建委评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记者探访发现,带来这喜人变化的是即墨市城建局2015年4月创新发展的建筑工地农民工党员“红色驿站”,如今120多处工地22个项目的“红色驿站”成了农民工温馨的家。

  每天巡工地攀爬12座塔吊

  “党员就是一块响亮的牌子,党员赋予的责任感,促使我必须做模范带头人,帮助农民工解决困难,督促他们上进。”记者见到来自江苏海门52岁的陆顺发,方正的脸庞、黝黑的皮肤、朴实的穿着。此时,戴着安全帽手拿扳手的陆顺发正在攀爬塔吊,对塔吊衔接处的螺丝等逐一检查。

  陆顺发告诉记者,他曾在老家干过村支书,卸任后便来到青岛打工,听说即墨城建局要在建筑工地上寻找党员,就第一个站出来亮明身份。俗话说“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凭着对工作的认真劲和能力,他被南通三建任命为古城项目工地流动党员支部书记。“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南通三建即墨古城项目工地的支部书记。”陆顺发说。

  平时,看到没有配戴安全帽的工友,陆顺发会立即上前让工友赶紧戴上安全帽;看到有人在工地抽烟,他会立即掐掉对方的香烟。“在工地干活,安全意识一时都不能松懈。”陆顺发说,他已经在工地待了13年,对工地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有时一点点小纰漏可能引发大隐患,造成大事故。”陆顺发认真地说,他每天都要巡查工地一遍,攀爬12座40米以上的塔吊查隐患,还要检查工地临边防护、电梯口防护和民工宿舍等,别人收工后还要再检查一些地方,这样心里才踏实。

  工地党员专门喜欢“挑刺”

  “工友们有事,都喜欢找我聊聊,把我当成知心人。”陆顺发说,他年龄比工友们大,平时大家都喜欢叫他“书记”,他对“书记”充满感情,很乐意工友们这样称呼他。

  “工友们一般都跟你聊什么事情?”记者问。陆顺发告诉记者,什么事情都有,不少是家务事,还有让他帮拿个主意的,还有的喜欢听他讲故事。“也有跟我借生活费的,我都很乐意借给工友们。”陆顺发说,谁能没有个难事,有些工友家里有事或是花销掌握不住,有时就超支了。

  当上工地流动党员支部书记后,他找到了工地上的其他6名党员,然后按照6名党员在工地上的不同分工,陆顺发将大家分为质量管理、安全文明、后勤节能三个小组。他们不仅在工地上“挑刺”排查安全隐患,还带领工友们学习如何规范施工。他时常跟工友们说,人们拿出血汗钱买房子,咱就要凭着良心把活干好,房子质量好了,才能对得起买房子的人。

  跟党员干活放心舒心

  “因为我一心想着工友,他们都信任我,有时批评管理他们,他们也信服。”陆顺发说,前几天天冷,有几个工友在宿舍里使用太阳灯取暖,晚上巡查时都被他收了。当他向工友们说明利害关系后,工友们不但没有责怪他,还都感激他。“一旦晚上工友睡觉后忘记关闭,长时间通电发热会烘烤旁边的衣物等,容易引发火灾。”陆顺发说。

  一次,工友们反映工地热水供应不足,陆顺发立即跟项目方沟通,很快就增加了两个热水炉,并增派四个工人专门在白天的时间帮助工人打热水。“组织工人一起看电影,举办文艺晚会,夏天为工人送西瓜,天冷后,项目方还为每一位工人采购了电热毯。”陆顺发说,现在工地上的工友们有什么诉求直接找工地上的党员就行。

  “工地收工后,每天都要在工地再转一圈才安心。”今年64岁的中铁建顺河片区项目部流动党员沈俭丰,2010年踏上打工之路,一直在烟台、青岛等各个工地上打工。听说项目成立党支部后,他主动亮明身份。现在工地上的事情都要过问一下,平时主动巡查工地隐患,将工友们的建议报给项目部,协助工友们解决。

  大山里50多位农民工都跟随他

  “党员让人感觉温暖、可信,自己也正在争做党员。”来自贵州普安贫困乡村33岁的农民杨帅感慨说,通过接触发现陆顺发书记心直、为人好,多年来就一直跟着他辗转各处工地。如今,杨帅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12年前杨帅成为一名建筑工人,后来发动村里20多个伙伴一起加入江苏南通三建青岛分公司,一干就是八年。后来,不少邻村的农民也慕名找到他,如今有超过50多位老乡跟随他。

  “我的工种是架子工,属于高危险行业,稍有不慎就会对别人或者对自己造成伤害,所以我和我的老乡们一直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按照规范和标准施工,从没给施工方和工地带来任何不良影响。”杨帅说,工地成立了党支部之后,他荣幸参加了几次座谈会,他想要成为一名党员,带领村里和邻村更多的人出来发家致富,于是他迫切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当架子工虽然累些,但一年能挣10万元,顶上种庄稼地5年。”杨帅说,他带出来的50多位农民大多数从事架子工,收入少的每月也有七八千元,在他的带领下从来没出现过质量问题,都是优质工程。

  跟踪服务让农民工感受温暖

  “通过开展多样性服务,让农民工切实感受到温暖,离开老家也有人在关心他们。”即墨市城乡建设局局长邵立晓告诉记者,依托各个工地上的“红色驿站”定期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让农民工多学些本事。同时,对新进的农民工进行安全防护轮训,目前已对纳入监管的4000余名农民工完成免费培训及体验,所有监管工地没出现一起死亡事故。设立红色驿站党建基金,对工伤及家庭突遭重大变故的农民工进行救助,目前已筹集党建基金20余万元,对21个家庭进行了救助。

  “红色驿站让农民工有了依靠,干活踏实放心。”平时与建筑工地频繁打交道的即墨市城建局建管处副主任兼即墨市建筑工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副书记尹旭亮说,工地上自从有了“红色驿站”后立即大变样,亮明身份后的党员很快成了工友们心目中的标杆,亮出身份的党员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有的党员说,以前自己只想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现在自觉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工作时不仅冲锋在前,还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为工地施工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

  目前,中铁建、古城项目、温泉西温社区项目和店子山青建项目等9个工地分别被省建设厅、青岛建委评为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和青岛标准化管理样板工程,中铁建古城项目在中铁建系统华东和华中两大区域半年综合考核中排名由原先的第二十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22处项目相继筹建了“红色驿站”

  “近年来,即墨大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万名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处于松散管理状态,农民工党员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当务之急。”尹旭亮表示,他们对建筑工人群体中的党员进行摸底,发现共有党员400多名,其中农民工党员就有86名。

  为更好地发挥农民工党员的带头作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城建部门服务与监管提升,建设精品工程,22处项目工地相继筹建了“红色驿站”。农民工党员既是干活能手,又是工程的监督员和联络员,使广大农民工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促使各个工地工程质量上升和安全文明施工,涌现了一大批山东省、青岛市样板示范工程。(半岛都市报 记者 刘纯来 贾晓宏)

 

分享到:

网上读报

监督电话:(0532)80889900-807

监督邮箱:xin@qdx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