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即墨古城指挥部了解到,古城内的重要复古建筑——学宫全部建成完工,这所始建于北宋时期的“高等学府”,主要是古人讲学、育人的“学校”,以其典型的宋代精美建筑风格,彰显了古香古色的古建筑魅力。
千年北宋学宫“复活”
“所谓学宫,就是旧时即墨的官学场所,也就是现在的学校。”即墨市即墨古城项目规划建设指挥部文化研究组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即墨古城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宫现目前已全部完工,内部布展也已结束。
主殿、配殿、游廊、水榭……游走在学宫古建筑群中,仿佛穿越到千百年前,师父在积极阐释儒家经典,学子则虚心汲取道德滋养,儒家经典名句在学子们一次次诵读中慢慢幻化成优美的音符回荡在学宫上空。走进古城东门,一曲舒缓的古筝声似潺潺溪水流入心田,循着音乐望去,在古城的东北方向,一座连体楼阁——学宫,赫然映入眼帘。青砖黛瓦、漆柱雕梁,在优美的古筝旋律萦绕下更彰显其古色古香。
原址复古建“学宫”
“在2012年的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和2013年的考古勘探中,我们可以肯定这个方位就是史料所记载学宫的位置。”据即墨古城项目工作人员说,据《即墨县志》(同治版)记载,学宫位于古城东北隅,亦被称为“儒学”或“学署”,设立于北宋年间,是一个弘扬儒学、教书育人的场所。明代时开始大规模扩建,弘治年间尤为兴盛。
《即墨县志》(乾隆版)如此记载:弘治元年,知县张闻增修明伦堂五间,东列进德斋,西列修业斋,建尊经阁、善贤堂、敷教堂、退轩、会讲堂、会馔堂、号房仁、义、礼、知东西各五间,左仓房,右厨房、经义门、井亭,后为萃英邱、飞虹池,北为起秀亭,斋后为教谕、训导宅三所,各十二间,堂前为礼门、两角门,西南为学门,南向。可见,当时的即墨学宫是多么宏大、兴盛。清朝末年,也就是1911年以后,学宫遭受破坏。由于有关学宫的历史资料不是很多,现在学宫内部格局构建较以往会有变化。
榫卯交叉工艺精湛
“整个大殿是由12根金柱和12根檐柱支撑起来的。”北京房二建工程部负责人舒同礼介绍说,“顶上的6根大梁是采用传统的榫卯交叉工艺筑成,并且整个殿堂是大木结构,没有使用过一根钉子。”据了解,即墨古城学宫建筑群将南方园林风格与北方建筑模式巧妙融于一身。其中纯木打造是其一大特色,而且木材是从东南亚采购的美国花旗松。此木材材质坚韧,富有弹力,保存期长,是铸造房梁的优质材料。在学宫中最长的花旗松大梁重达2.7吨。
“这东西方向的两根金柱之间距离有9米远,金柱和檐柱的距离有3.3米远,通面宽为42米,通进深有15.6米,在木结构中,这样的大跨度且单体构造超大,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复古建筑在省内是很少见的。”舒同礼说。“门都是严格按照古代的建筑工艺来建造的。”
在主殿深处,眼前的沙盘模型及古城宣传片把即墨古城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俯瞰整个沙盘,学宫在古城东北隅静静地矗立着。悠扬的古筝乐曲融合着潺潺流水声,穿过镂雕的木质门窗随风飘来。耳畔再次回响起千百年前学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师父们的谆谆教诲声,携着微风,挽着音符,回荡在整个学宫上空。
在即墨,爱即墨!
信网即墨:做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
请关注城市信报即墨官方微信“大即墨”
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dajimo
新闻爆料、咨询热线0532-8756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