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即墨

时政民生

关闭

关闭

冯家河“夫妻档”喜迎扇贝好年景 一季收入三十万

2022-04-29 07:41:33
来源: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虚静
手机版

原标题:一次养贝三千笼一季收入三十万

现下,走进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冯家河码头,最火热的场景就是一对对“夫妻档”,正将千万斤鲜美送上码头,装车运往市民的餐桌。

4月26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冯家河码头,远眺码头一侧,泊着了百余艘渔船,再靠近,从南往北,渔船和码头上满是晃动的红头巾、黄头巾和红白色遮阳帽。每条船上都有两个忙碌的身影,一个蹲坐在船上用斧头、小铲子敲打着笼网上密密麻麻的扇贝,扣在船板上,另一个则把一笼笼的扇贝分拣到一个个网兜里。有人把分拣好的一网兜扇贝垂直放入海水中,来回摆动,冲洗着扇贝表面的泥沙及附着物;有的把冲洗好的十多网兜扇贝,通过斜坝的滑道运送上岸……混合着马达声,各家各户忙活得不亦乐乎。

岸上,扇贝一网兜一网兜地过完秤,女主人和收扇贝的买家把账一合计,买家用手机一扫女主手中的二维码——钱到账了,双方都露出发自内心的笑。

冯家河码头的“夫妻档”,正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和丰收的喜悦。

六旬夫妻迎丰收 一天收获千余斤

繁忙的码头上,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搬运车载斗量的扇贝。前几年,冯家河码头还没有建设斜坡滑道,渔民都是踩着斜坡的台阶往上抬扇贝,没有过秤的扇贝一袋子就有七八十斤,这可是力气活。现在码头有了斜坡滑道和起吊滑轮,省力多了。

码头边,村民于晓丽抱着3岁女儿,正和一位60岁左右的男子商谈着扇贝的收购价格。男子姓李,一早从莱西赶过来收扇贝,“我们凌晨3点半起来发货,批发完了货,吃点儿饭,8点来钟又从莱西赶到这边收扇贝。”

每年老李都是先在冯家河拉完扇贝,再到威海去采购扇贝。当天,他和儿子来冯家河码头收购扇贝,然后回莱西批发给当地的农贸市场。“我负责开车,儿子负责装货卸货。”老李说。

冯家河的扇贝养殖名气不小,于晓丽家里今年养了1000多笼扇贝。

于晓丽说:“我们村里有40多户养扇贝,都是夫妻档。这个活是个辛苦活,一般年轻人也没有乐意干的。”于晓丽的丈夫在工厂工作,但现在是出扇贝的旺季,丈夫都是早晨来码头帮着父母干阵,然后再吃饭去上班。

旺季时间不等人,60岁的公公婆婆都一心扑在海上,于晓丽就在边上照看着女儿。看着码头上忙碌的公婆,她感叹:“太出力了!每天村民都是早晨四五点出海,6点或者6点半回到码头,各家妇女就开始帮着丈夫一起处理扇贝。如果发完了货,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公公就回家稍微休息一下,婆婆就干干收尾的活。他们需要用小推车把处理干净的浮漂和扇贝笼运到船上,等到第二天早上四五点出海的时候放回海里。”

那些从海上带回来的养殖笼得刮干净海藻、牡蛎、藤壶等附着生物,否则就会影响扇贝的生长。这几乎是一个没有休止的过程,刮了长,长了刮,日子和汗水就在这样的循环中流走。

说话间,于晓丽的公婆已经把船上的扇贝分拣完,装到网兜里,抬到滑道上的运送板上。于晓丽的公公上岸发动马达,运送板把七八十袋扇贝传送到岸上。

收购商老李的儿子打开网兜,于晓丽的公公就把扇贝倒进去,开始过秤。每一网兜装50斤,整齐地堆放在一处,便于算账。当天这些扇贝有1000多斤。老李的儿子打开货车后备厢,于晓丽和公婆两人把一袋袋扇贝甩到车厢里,这些新鲜多汁的扇贝一会儿就会踏上转运莱西的旅程。

“今天码头上出的扇贝少,只有六七千斤,到了周末或者五一的时候,一天出货量能到一万多斤。”老李的儿子说。

海里生长近两年 来来回回三上岸

“每年秋天农历十月、十一月份,扇贝苗从烟台运过来,她家都是雇着大车去拉苗,品种是海湾扇贝。把扇贝苗放进笼子再下到海里,等到次年春天五月中下旬,把已经长大一些的扇贝苗捞上来,把一笼扇贝分成两三笼,再放回到海里。”于晓丽说,“等到过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再捞上来,把笼子里的死扇贝分拣出来。把扇贝外皮上长的牡蛎苗用铲子或者刀砍下来。那个时候,扇贝的大小直径有2厘米左右,然后分好笼再放回海里养。笼子里如果跑进螃蟹、海蛎子、海螺都会吃扇贝,所以捞上来检查苗的时候要分拣出死的,然后把这些扇贝的天敌清除掉,等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就长成丰收了。等到五月中旬,扇贝就收完了。”

今年到现在,冯家河码头已经出扇贝半个月了。于晓丽的公婆去年养了2000多笼,今年由于这片海域要开发建设,他们减少了养殖量。于晓丽介绍,现在是扇贝最肥最鲜的时候,他们回家都吃个头小的扇贝,一是大个头的多数要卖,二是觉得小个头的别有风味。扇贝蒸熟之后,把扇贝柱和扇贝裙边分离,扇贝柱自然鲜美,扇贝裙边可以拌凉菜、蘸醋、炒菜,都很好吃。

记者注意到,码头上忙碌的妇女,只要在船上分拣扇贝,全身都是泥点子。此时,紧挨于晓丽家的冯女士两口子也把自家扇贝在船上分拣完,用大网兜盛着,浸泡在海水里,等到下午三点收购商来拉走。他们家当天也捞了1000多斤扇贝。

说起养扇贝的辛苦,冯女士也是非常感慨,他们都是两口子搭档干,钱挣得辛苦也不舍得雇人。现在码头上干这个活的都是50岁左右到60多岁的村民,每天出海的工具挺简单,一般带个篮子,篮子里有水壶、探照灯、手套。

“秋天八月十五之后分拣扇贝苗的时候也很忙碌,经历夏天高温,有部分扇贝苗会死掉,需要分拣出来。砍扇贝的砍扇贝、缝笼子的缝笼子,时间不等人。”特别是分拣扇贝的时候,要把死扇贝分拣出来,普通人可能只能分辨出开口的扇贝是死是活,冯女士却能一眼看出闭口扇贝的死活。问及方法,她笑着说,时间长了,就有经验和直觉,这很难用语言形容。

收购价涨了一成 虽然辛苦心里甜

冯洪彬两口子一上午都在船上低头分拣扇贝,他家当天捞上来的扇贝有2000斤。

55岁冯洪彬坐在船上,用铲子把里粘在养殖笼透气片子上的扇贝铲下来,他媳妇则负责分拣。冯洪彬夫妇有两个孩子,大儿今年30多岁,已经结婚;小女儿正在上高中。他家养了4000笼扇贝,一年扇贝收入能达到三四十万元。

冯洪彬介绍,今年较去年的产量差不多,但收购价比去年上涨了一成,能卖到5元多一斤。家里是他媳妇掌管“财政大权”,“女人性格比较细致,还是由老婆来管钱吧。”

村民冯洪海和其他两家村民坐在岸边抽烟休息,他们已经把各自的扇贝运送到岸上了,在等客户来拉。冯洪海的手掌手指都很粗状,他说大伙的手都这样,特别是在收扇贝的季节,整天拉绳、用力,指头都会变粗糙,手上经常破点小皮都是很正常的。等到冬天不干活的时候,把手养一下,会重新变白嫩些。

在码头帮忙的妇女们尽管全身上下包裹得很严,只露出了眼睛,但是眼皮周围还是溅满了小泥点子。一位姓周的妇女说,她们在收扇贝季节会忙一些,不忙的季节会找点零工做,或者在家理家。

一位没有穿水衣的冯先生一直站在岸边,乐呵呵地看着码头忙碌的一切。冯先生以前也是扇贝养殖户,在他的养殖区域得到一次性补偿后就不养了,但还是喜欢到码头看村民们忙活,不时回想一下他养扇贝的情景。他说,养扇贝虽然辛苦,但是遇到好年景收入还是可以的,“每年风里来浪里去,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拿到钱很高兴,这一季下来,养上个3000笼能收入30万左右,还是比干一般工作强得多!”他跟旁边的村民热络地攀谈着,很有些“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

趁着旺季来抢鲜 千斤万斤赴济南

冯家河鲜美的扇贝吸引了众多采购商,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冯家河码头开进一辆一辆货车,排在岸边。

采购商于先生是聊城人,也是来把扇贝拉回去批发给农贸市场。他的货车比较小,停在冯洪彬家泊船的岸边。他介绍,一个扇贝季,在冯家河差不多要拉走12万斤扇贝。收扇贝多年,他也有经验了,能一眼看出扇贝的死活。他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诀窍”——“你看张口的那些扇贝,扇贝肉颜色发红的是雄性扇贝,扇贝肉发白的是雌性扇贝。”

来自市区南山市场的张经理说,“今天能拉回两三千斤扇贝。”他们每天采购的数量不同,有时候五千斤,有时候能拉上万斤,这都是根据预订情况提前确定好的量。一般他会收购两三家村民的扇贝。他从这拉货是5元多一斤,回到市区分发给南山市场和华中市场,差不多要卖6元多一斤。他每天下午3点就到冯家河收扇贝,晚上回到青岛发货。这一季下来,差不多要拉30万斤扇贝。

张经理不远处站着三位村民,他们当天是三家合起来一起出货。三家夫妻档分别用起降滑轮和斜坡滑道把自家扇贝运到岸上,记好扇贝的网兜数并一一过秤,也是按照50斤一网兜,堆放在一旁,一会儿,济南来的客户会把他们三家的扇贝装车。

来自济南的张先生,当天在冯家河收购了3000多斤扇贝。他们每两天来一次青岛,平日最多的时候,一天可拉走一万多斤扇贝,送到济南的批发市场。张先生说,平时在这里收扇贝的客商全省各地都有,但青岛城阳和即墨的客户更多。

当天,来自平度的黄经理准备拉回2000多斤扇贝,他也在冯家河码头采购了好多年扇贝。他认为,这里的扇贝质量品质有保证,“现在这个季节的扇贝最好吃了,肉满满的,特别是刚捞上来的扇贝,太鲜美了。”

下午,随着一辆辆满载扇贝的货车离开,冯家河码头又渐渐恢复了宁静。这里喧嚣与静谧并存,辛苦与笑容同在,这是海风中真实人生的一个剪影。幸福有时很平凡,但平凡一样通达幸福……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佳鑫)

分享到:

网上读报

监督电话:(0532)80889900-807

监督邮箱:xin@qdx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