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即墨

时政民生

关闭

关闭

党员老夫妇为残疾邻居撑起家

2016-05-22 07:11:27
来源:
责任编辑:季沫
手机版

 

党员老夫妇为残疾邻居撑起家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016.05.21 星期六

 

 

 

    全市以 “我身边的好党员”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近日拉开帷幕,昨天演讲活动走进市南、崂山两区,演讲者分别讲述了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他们中有医疗战线的白衣天使,也有居民社区的“小巷总理”;有丰富百姓生活的文艺工作者,也有勇于创新的一线工人。参与演讲比赛的选手用他们的亲身感受为观众和评委送上了一段段感人故事。 
■背景 
207名演讲者讲述身边好党员 
    “我身边的好党员”演讲活动是我市全面深入开展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用身边的典型对党员进行教育的生动党课。参加预赛的207名“我身边的好党员”人选是从我市全体党员范围内层层遴选推荐产生的,代表着我市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优秀党员形象。 
    演讲活动通过讲述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特别是生产工作一线的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公而忘私、无私奉献、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确立永葆党的先进性、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标准,在广大党员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此次演讲活动由青岛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活动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十场预赛分别在十个区市举办。演讲活动预赛具体安排分别是5月17日在市北区、李沧区举办,5月18日在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市举办,5月19日在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举办,5月20日在市南区、崂山区举办,演讲时间均为一天,每场演讲由专家评委和观众评委共同评议打分,约100名成绩优异的演讲者可进入第二轮复赛。第三轮是最后决赛。 
■感受 
用真情讲故事让故事教育人 
    昨天,在市南区专场中,平度市人民医院护士李蕾讲述了自己的同事——急诊科护士长、党员于燕平的事迹。“就因为她是我的同事,我们经常接触,我才对她的故事更了解,更能从心底讲出我的一份感动。”李蕾说,于燕平在大家的眼里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女人:小小的个子,齐耳短发,嘴角总是微微扬起,眉眼间满满都是和煦春风。但这小女人也不一般,在急诊科,老人们亲她,热乎乎地喊她“闺女”;同事们爱戴她,叫她“于大姐”;患者们喜欢她,甜蜜蜜地称她美女护士长;在小孩子眼里,她更是“妈妈咪呀”一样的甜宝儿阿姨。自从于燕平2011年任急诊科护士长以来,急诊科这个“投诉大户”就成了“零投诉”标杆科室。“她的丈夫也是一名医护工作者,两口子忙起来常常为了工作,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李蕾说,于燕平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患者的细致用心,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演讲,让大家都知道于燕平的故事,让她成为更多人学习的榜样。 
事迹 
用爱谱写百岁党龄 
    有这样两位老人,他们是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秦家土寨社区的两名老党员秦正志、林立花夫妇。两个人的党龄加起来已经有110年了。秦大爷和林大娘有五个儿女,按理说他们已经到了尽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但是邻居刘元文一家的不幸遭遇,却打破了他们一家的平静生活。 
    五十多年前,邻居刘元文娶了个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后来又生了一个有智障的儿子刘革。善良的秦大爷老两口心疼这孩子,一直把刘革当自己的小儿子来照顾,从5岁起刘革叫林立花“妈”,一叫就是四十年。1982年,家里的顶梁柱刘元文突然脑瘫,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面对刘元文一家的困境,秦大爷、林大娘主动挑起了照应他们一家生活的担子。那时候,村里没有自来水,衣服一般到三里外的河里去洗。林大娘个子只有1.5米左右,村里人常看到她推着和她一样高的衣服来到河边,在严冬酷暑中一遍两遍,十几遍地清洗刘家衣物。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18年。 
    2000年,脑瘫了18年的刘元文去世,5年后他的妻子也去世了,就这样,与刘革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秦大爷、林大娘又当起了他的监护人。照顾刘革的衣食起居,几乎成了两位古稀老人生活的全部。刘革特别能跑,一双新鞋不到二十天就破得没法穿了,于是两位老人给他买鞋总是挑最结实轻便的,而且一买就是好几双。刘革特别能吃,别人可以吃一天的饭他一顿就吃了,为了能够让刘革吃饱、吃好,老两口自己每天粗茶淡饭,把肉留给刘革。刘革总是在外面惹祸,不是砸了别人家的窗户,就是惹了别人家的孩子,要不就是把卖水果的人家撵出村去。无奈,两位老人只能四处替刘革跟人赔不是。 
    老人有时候也想撒手不管,但这个念头一转眼就被打消了。如今,林大娘去世了,83岁的秦大爷无力再照顾自己的 “傻儿子”,只好把他送到了精神病院,然而“儿子”依旧是老人心里最大的牵挂。两位老人照顾了刘革整整半个世纪,50年如一日,他们不是刘革的亲生爹娘,却用爱为刘革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心为病人风雨四十载 
    董安保是即墨市皮肤病医院副主任医师,也是一名老党员,从1973年开始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至今,始终奋战在麻防工作的第一线。开始时,由于工作性质,麻风病村只能建在店集镇青山上,只有六名职工,条件非常艰苦,吃住都在山上。他们喝的是自己挑的东河水,点的是煤油灯,离最近的村庄也有两里路,更远离城市的喧嚣。白天在麻风村里能望见绵绵青山和远处袅袅炊烟,夜里卧听风雨与虫鸣,默默忍受着孤独与寂寞。麻风病院承担着全县麻风病的防治任务。 
    上世纪80年代初,麻风病的发病率还很高,当时没有任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下乡检查、调查时,只能骑自行车。于是一有任务,董安保就带上铺盖骑着“大金鹿”出发了。顶着严寒冒着酷暑,风雨无阻,任劳任怨,为患者检查、送药、割菌、护理,巡视每一名患者。在一次全民普查麻风的工作中,董安保半路上崴了脚,脚肿得像馒头那么大,他拄着拐棍继续下乡。就这样,几年下来,董安保几乎走遍了即墨市的每一个村庄。 
    作为一名麻风病防治的专职医生,董安保也时时遭受着人们的不理解,甚至于还包括麻风病患者及其家属。当时,刘家庄镇有一名麻风病人,自己得了病,自卑感很重,怕知道的人多了儿子娶不上媳妇。因此,他对医生上门服务特别抵触。在遭受白眼与闭门羹后,董安保改变服务方式,等天黑人稀时再登门,把药及时送到病人手中。 
    40多年里,董安保走遍了即墨的每个村,帮几百位病人治愈了麻风病。2013年9月,年满60周岁的董安保到了退休年龄,然而,他知道自己离不开那些病人,他不放心那些病人。于是,他向院长主动申请,要求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其实,有许多私立医院开出更高的价钱请他去坐诊,他都婉言谢绝了。 
牛书记的“牛”故事 
    2016年2月24日《中国艺术报》头版用大块文章撰写了青岛市文联党组书记牛鲁平的事迹。在国家级刊物头版着力宣传一位厅局级干部,在青岛很罕见,在青岛文联系统也绝无仅有。牛鲁平书记的事迹不仅为青岛市争得了荣誉,而且已经成为全国文联系统党组书记们学习的教材,可以说这是青岛市的光荣,更是青岛文学艺术界的光荣。 
    牛鲁平当过企业工人,当过副区长、区委组织部长、区政协主席,在她身上有忠诚的党员品质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她聪慧热情,为人正直,克己奉公;她能说能写,能跳能唱,多才多艺……作为一个厅局级的干部,她具备了应有的境界和素养、眼光与格局。文联工作要维持现状,并不难做;然而,文联工作要提升水平,并不容易;如果,文联工作要干出一些成绩,那就需要下大气力,花真功夫,争先创优,超越他人。牛鲁平仅用了两年时间,就证明了她的真功夫,在青岛市局级单位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青岛市文联的成绩大幅度提升了42位。 
    为了把工作干好,实现自己的目标,牛鲁平把80多岁的父母送进养老院,与自己的女儿几天见不上一面,更为艰难的是她与重病顽强奋战。调到市文联书记的岗位时,牛鲁平恰恰被医院确诊身患恶性疾病,好朋友们都劝她保命要紧,她完全可以治疗、休息,维持工作就行了。但牛鲁平经过一夜无眠的思想斗争,把死亡的恐惧藏在心里,悄无声息地利用节假日做手术,不动声色地早起两小时到医院做放疗,然后平静自然地准时坐在办公室里。 
    整合《青岛文学》杂志社成立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开展“文联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支持成立青岛市合唱协会、青岛市朗诵艺术家协会、青岛市女书法家协会……近两年里,牛鲁平突破了许多个“第一”。 

 

分享到:

网上读报

监督电话:(0532)80889900-807

监督邮箱:xin@qdx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