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即墨

社会新闻

关闭

关闭

“环评报告造假”入刑第一案 近千份报告均为伪造

2024-08-19 09:07:19
来源:新即墨
责任编辑:赵清琳
手机版

原标题:即墨区检察院成功办理全国“环评报告造假”入刑第一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即墨区检察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民司法,聚焦“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重点领域,将“检护民生”贯穿“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全环节、全过程,成功办理了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挂牌督办的全国“环评报告造假”入刑第一案。今年6月,该案获评最高检“依法惩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犯罪典型案例”。

半年内炮制近千份环评报告

被告人林某某为牟取非法利益,指使被告人汪某在即墨区先后注册成立了J公司、Y公司,专门从事倒卖环评报告资质页。

被告人靳某某通过他人居间介绍将其持有的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挂靠在J公司收取“挂靠费”3.5万元,并提供个人生活照片供林某某用于伪造环评师现场踏勘的照片。

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林某某等人通过倒卖环评报告资质页的中介人员大肆招揽业务,在环评工程师靳某某等人未参与任何编制、公司未开展任何环评工作的情况下,伪造环评工程师签名,将盖有J公司、Y公司印章的环评报告资质页以每份300元至3500元不等价格出售给被告人谷某某等人,谷某某等人再加价对外出售,用于编制环评影响报告书、报告表,违法所得79.91万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四级一体”固定犯罪证据

2022年5月,即墨区检察院派员提前介入该案。针对“虚假证明文件”认定、立案标准等存在的众多法律适用难题,青岛市检察院同步跟进指导开展引导侦查工作。同时,最高检、山东省检察院予以同步指导,就本案造成的危害后果,引导侦查机关调取相关证据,就案件涉及的环评文件是否存在实质内容虚假的认定、违法所得审计等方面提出补证意见,引导公安机关转变侦查方向。2022年6月,即墨区检察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批准逮捕林某某、汪某。

办案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对25份内容虚假的环评文件予以撤销,其中3份环评文件对应的建设单位已经被责令停产停业,8家建设单位需要重新开展环评。针对上述公司项目负责人与环评中介及林某某等人是否有共谋、停产和停业期间的直接经济损失等问题,检察机关积极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经查,相关建设单位未参与共同造假,对文件虚假性不知情,其因停产停业而支付工人的工资、停产期间的房租、贷款利息,以及被撤销的环评文件委托费用应系本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最终认定犯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公安机关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某某、法定代表人汪某以及环评工程师靳某某移送审查起诉,即墨区检察院经审查发现,以J公司名义出具的虚假环评文件中,有2家建设单位的环评资质系通过中介人员谷某某购得。谷某某主观上明知林某某单纯售卖环评资质,仍向其购买环评资质出售给他人赚取差价,客观上经其介绍售卖的环评文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50万元以上,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共犯,建议公安机关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并追加起诉。2023年1月,公安机关对谷某某刑事拘留,并提请审查逮捕,2023年3月,即墨区检察院作出批准逮捕谷某某的决定。

办案检察官介绍,该案案件复杂,专业性强,环评项目且涉及全国二十余省份百余个行业领域,案件在事实认定、能否定罪处罚等方面存在争议。省、市、区三级检察机关组建办案组、指导组,通过及时请示报告、召开跨院检察官联席会、同步阅卷审查和指导,实现“条线联动、四级一体”,确保案件依法准确适用法律。同时,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协作配合,在案件审查起诉阶段,邀请生态环境部门人员就案件涉及的专业问题会商研究,生态环境部门就跨省虚假环评文件撤销等工作积极协作配合,为本案认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奠定前提基础,共同推进案件的高效优质办理。

环评文件造假4人均获刑

2023年3月,即墨区检察院以林某某、汪某、靳某某、谷某某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向即墨区法院提起公诉。

2023年5月,本案公开开庭审理。该案系环评文件造假入刑全国第一案,同时系青岛市“百庭观摩、千庭评议”专项活动的首个观摩庭。生态环境部及省、市、区三级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均派员在庭审现场或通过视频直播对案件进行旁听和观摩指导,5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评从业人员在现场旁听。

即墨区法院经审理全部采纳即墨区检察院指控意见及量刑建议,当庭判处被告人林某某、汪某、谷某某、靳某某四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对靳某某判处缓刑。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

“环评报告弄虚作假,可能造成不符合环评资质的企业,在人为操弄下通过环境评估检查后开展生产作业,进而可能造成企业所在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从事环评文件造假的行为将受到法律严厉制裁。同时,如果不符合生产资质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依法全链条打击环评造假,保护好生态环境,落实好‘检护民生’,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法治担当。”检察官介绍。

郭亚南

分享到:

网上读报

监督电话:(0532)80889900-807

监督邮箱:xin@qdx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