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即墨

社会新闻

关闭

关闭

即墨手艺人潜心制作花饽饽 每临春节热销不断

2024-07-31 10:00:58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赵清琳
手机版

原标题:妙手生“花” 有“馍”有样

花馍,是青岛的一种传统美食,不仅可食用,更是一种艺术品。即墨花馍源自民间,又称花饽饽、花样馒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即墨王宿庄“花样馒头”非遗第五代传承人龙文娟遵循祖辈流传下来的制作技艺,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开发出更适合现代生活的艺术花馍,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黑龙江、海南等地。

记者观察

花馍成了香饽饽

各种造型独特的花馍,点缀着村民平淡的日子,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喜庆吉祥。即墨的巧妇们在传统馒头的基础上,经过改良、精细加工,做出了老虎、燕子、锁、圈、福寿桃、元宝、神虫等造型的花馍。即墨靠海,馒头造型也少不了螃蟹、对虾、大鱼等海鲜造型。当馒头花样多起来,其蕴含的民俗涵义也愈加丰富多彩。

从福袋、寿桃、元宝等传统造型,到蔬菜、水果、家电等新形象,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花馍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记录了人们的生活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福禄寿喜系列馒头,把中国的民俗文化融入即墨花馍之中。结婚庆典上的枣花山馒头,寄托了早生贵子的祝福。孩子出生、过“百岁”,做出面燕、圣虫、百岁锁等造型的花馍,祝福孩子健康平安。为老人祝寿,则做出仙桃、老虎等形象,蕴含了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的祝福。近年来,王宿庄“花样馒头”深受消费者喜爱,2020年被列为即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龙凤呈祥》《佛桃献寿》《鸳鸯戏水》等作品收录于青岛非遗博物馆。

如今,花馍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不仅将传统节日装点得氛围浓厚,也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审美和艺术才能,使蕴含在民间习俗中的文化传统得到传承和彰显。每到年底,看到大街小巷的人们拎着年货回家,尤其是看到花馍的礼盒,心中总有一种安稳、笃定、踏实的感觉,那是这种食物带给我们的满足,还有微小而确定的幸福。

01 花馍“蒸”出了幸福感

7月26日,青岛早报记者来到位于即墨区北安街道王宿庄村的龙文娟花馍加工点,一进门,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花馍让人目不暇接,王宿庄“花样馒头”非遗第五代传承人龙文娟正忙着制作客人预订的花馍。栩栩如生的小老虎,寓意平安吉祥的福袋……一个个惟妙惟肖的花馍艺术品造型精巧,色彩艳丽。“客户家的小孩过‘百岁’,预订了几套花馍。”龙文娟告诉记者,在即墨逢喜事有做花馍的习俗,用各种杂粮和果蔬做出的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花馍,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生活蒸蒸日上。

早早起床的龙文娟,已经在店里忙碌了一上午。在她的巧手揉捏下,普通的面团变成一件件造型独特的艺术品。“花馍的制作有一套严格的工序,发酵、揉面、捏花、蒸制,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龙文娟告诉记者,花馍制作工序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要做好也是件费心费力的事。由于没有教材、图样,做花馍这门手艺全凭一代代人口传心授。一把小剪刀、一根筷子,再加上一双巧手,谈笑间,一个普通的面团就变成了造型精美的艺术品。

龙文娟介绍,精美的花馍不仅象征着吉祥如意,也“蒸”出了人们满满的幸福感。2016年,原本在外地工作的龙文娟和丈夫王文峰决定回到家乡,传承家族手艺。“爸爸妈妈做了二三十年,我们就想着,老一辈传下来的技艺不能丢。”龙文娟说。就这样,原本对面食文化并不了解的龙文娟一门心思地开始学习制作王宿庄“花样馒头”。

02 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谈起花馍,龙文娟打开了话匣子,“花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果蔬花馍,以食用为主;第二类是观赏花馍,运用风干技艺,主要用于观赏和收藏。”龙文娟介绍,花馍大的有三四公斤,小的也有一公斤。传统的造型有寿桃,如今龙文娟又在寿桃上设计了“双燕戏春”“八仙过海”等,除此之外还有盘龙,不仅造型生动,口感也很好。

龙文娟向记者介绍,王文峰的父亲王昌欣曾是北安街道南龙埠村的一位老教师,也是王宿庄“花样馒头”非遗第四代传承人,良好的家庭氛围塑造了王文峰正直善良的秉性,对传统文化和家的坚守也深深吸引并感染着妻子龙文娟。他俩接手父亲的馒头店后,一直遵循祖辈流传下来的馒头制作技艺,开发出了更适合现代生活的艺术馒头制品。作为王宿庄“花样馒头”非遗第五代传承人,他们将“祖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龙文娟说,“店里平常有4名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每年春节临近,花馍热销,我们得多招上十几个人。”这几年,龙文娟博采众长,积极创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研究新花样、新做法,通过新老结合的方式,赋予老手艺新的灵感。

王文峰和龙文娟始终认为,要想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必须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于是他们发挥专业特长,挖掘历史文化,创新产品研发,通过注册商标和成立公司,实现了传统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03 即墨花馍“飞”向全国

龙文娟表示,花馍好吃,选料更有讲究。“面粉最好选用优质小麦石磨面粉;采用新鲜果蔬经过焯水或榨汁后提取的颜色,这既使花馍更富美感,又融合了瓜果蔬菜的营养。”龙文娟侃侃而谈,手上不忘揉捏面团。面醒发好后,她将面团揉光滑,再分成一块块面剂子,然后又把面团揉出两个比例适当的眼睛,呈八字形放在头部,然后做胡须和嘴巴,“龙花馍”的造型讲究喜庆,白色当底,嘴巴是红色,龙头配饰是绿色,龙须是红色,耳朵是黄色……说话间,一个五彩缤纷的龙头就成型了。

蒸花馍同样讲究技巧。“蒸之前,得让它充分醒发,再放到蒸锅上去蒸,底下记得要放足够的凉水。先用大火去蒸,等到水完全沸腾后,再转小火蒸20分钟就可以了。”龙文娟介绍,“需要注意的是,花馍没有添加剂,无法长期保存,时间久了会干裂,适合冷冻保存,出锅趁热吃,口感最佳。”蒸熟后的花馍颜色更明亮艳丽了,掰开后能闻到浓浓的麦香。

王文峰说,“手工做花馍太耗时,无法实现量产。”于是,学美术的他开始研究模具。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研究,他成功制作出近十款模具。“模具现在已经开始销售了,比较受欢迎,几乎都是同行购买,有锦鲤、蛇、龙、凤、寿星等5款产品。”王文峰说,制作一个模具大约需要四五天,他失败了很多次,终于制作出最满意的产品。如今依靠“副业”模具,王文峰每个月能有十万元的收入,下一步,他将以培训学员、开发新产品为主。

如今,王宿庄的花馍上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希望我们的花馍不仅走向全国,还能走向世界,让国际友人也能尝尝咱王宿庄的花馍。”王文峰说,近年来,王宿庄的花馍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供应节日市场,实现了增收致富。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实习生 于萌

分享到:

网上读报

监督电话:(0532)80889900-807

监督邮箱:xin@qdx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