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即墨

最美即墨

关闭

关闭

“铁人”王进喜的师傅是咱即墨人

2017-06-30 09:17:12
来源:新即墨
责任编辑:三人目
手机版

原标题:“铁人”王进喜的师傅是咱即墨人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合影照。(前右二郭孟和)

提起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铁人”王进喜,大家耳熟能详。可大家不一定知道他的师傅郭孟和———新中国第一位石油工人中的劳动模范,是咱老即墨人。

《酒泉市志》人物传中记载:“郭孟和,山东即墨县人,1907年出生。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的接见……”《郭氏族谱》记载:“郭孟和,配苏联琳娜。曾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工会主席、全国劳动模范、三届人大代表、五届政协委员……”

郭家庄村位于现城阳区上马街道西北3公里处。上世纪60年代之前,这里归属即墨县区划。1907年1月,郭孟和就出生在这里。因家境贫寒,作为长子的他,12岁时就外出谋生,先后在私人作坊、工厂做工。在资本家的压榨下,郭孟和赚的钱仅能填饱自己的肚子。1927年春,他随工友逃难到东北;1935年,流落到原苏联远东地区伯力市打苦工谋生,在异邦他乡与当地姑娘琳娜结为连理;1938年,郭孟和听说中苏两国在甘肃联合开发油田,便毅然结束漂泊生活,回到国内,在乌苏油矿当了一名钻井工;1945年郭孟和到玉门油矿工作,成为技术骨干;1949年,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北,接管了玉门油矿。随着共和国的诞生和油矿的新生,正当壮年的郭孟和如同注入新能量,以主人翁的姿态,拼命投入油田战斗。他积极参加了军管会组织的工会会员学习,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要求。1950年2月,他如愿以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玉门油矿解放后第一批入党人之一,不久担任了钻井队队长。

建国初期,我国石油开采缺人才、缺技术、缺设备。已担任队长的郭孟和凭着一股子拼劲和不甘人后的闯劲,在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带领技改攻关小组夜以继日改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恢复生产和基地建设中屡建功勋。他还率领钻井队,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海拔2600米的祁连山下凿冰打井,开我国石油史上冬季钻井之先例,被誉为“祁连山下冬青树”。1951年郭孟和荣获全国工业战线劳动模范称号,是新中国第一位石油工人中的劳动模范。

1954年9月21日,郭孟和领导的1207钻井队以日进234.3米的成绩,创造了全国日进尺最高纪录。同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郭孟和作为石油工人的代表第一次踏进中南海,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的接见。1959年连任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2年3月在全国人大第二届三次会议上作专题发言。1964年后连任全国四届、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那个年代,郭孟和的名字不断地出现在各大报纸上,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有着丰富钻井经验的郭孟和自觉担负起培养年轻技术工人的任务。王进喜15岁进玉门油矿工作后,工作积极,上进心强。郭孟和一直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悉心帮带。名师出高徒,1959年,王进喜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和师傅一样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郭孟和先后担任玉门市总工会副主席、玉门石油管理局工会主席、机关党委书记。1978年郭孟和平反后,担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年过“古稀”的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然下一线,到班组。1979年郭孟和被石油工业部树为全国石油战线“学铁人”标兵。在领导工作岗位上,在众多耀眼的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一贯作风,勤勤恳恳,严于律己,胸怀坦荡。上级领导看到他年纪大、身体不好,还经常乘卡车下基层,特意给玉门局拨了一辆小车专用,但他很少坐。郭孟和的老伴身体多病,每当需要去医院诊治时,他总是叫孩子用自行车把妈妈驮上,自己在后面扶着。有一年春节,二儿子从外地回来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才赶到五华山车站,这里没有通玉门的公交车,他便给当工会主席的爸爸打电话要车,不料郭孟和不仅没有派车,还批评了他一顿。儿子只好坐火车到酒泉住了一宿,大年初一才回到家。

1983年2月9日,新中国第一位石油工人中的劳动模范———郭孟和,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分享到:

网上读报

监督电话:(0532)80889900-807

监督邮箱:xin@qdxin.cn